• slider image 284
  • slider image 285
  • slider image 287
  • slider image 300
:::
參訪 陳少山 - 參訪活動 | 2020-11-29 | 點閱數: 728
image

邱忠信校長參訪心得
行動源於思考,思考源於體驗~本傑明·迪斯萊利


2020 年 11 月底,本縣原資中心由教育處課程科黃秀琴科長率約計 40 位校長主任們前往台東、屏東及高雄完成了一次跨文化交流的體驗式學習。這是原資中心年度計畫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讓每一位參與者進入一個熟悉又陌生的真實世界,萃取自己過往所擁有的認知,得以驗證與發現自己長年生活在台灣多元族群的關係,祈願成為一個具行動力的原民教育福田園丁。

感謝教育處於本年度成立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讓全縣關注原民教育的夥伴們有了貢獻一己之力的平台,更親臨參與南部三縣巿參訪績優原住民重點學校及原資中心的一系列學習活動。出發前,該行程的主題,我個人定調為「多樣性」與「跨文化交流」體驗式學習。經歷這樣不同的互動和體驗,相信參與的夥伴們一定有不少的收穫!唯就我個人而言,似乎還缺少了什麼,因為一個完整的體驗式學習包含了三個要素~經歷、反思和改變。以下就三天的參訪,分享個人的心得。

誠如上述,完整的體驗式學習包含三個要素:經歷、反思和改變。其中,「反思」承擔著連結「行動」與「改變」的核心作用。如果缺少了「反思」這個環節,體驗式學習就只是一次新鮮的「體驗」罷了,而不能轉化為學習的過程。在參與每一個活動時,最為重要的是一個「促進和激發反思」的態度,而不僅僅是讓行程和經歷看上去顯得豐富和刺激。

就以本次體驗式學習為例,來談談「如何促進和激發個人的反思」,對於「體驗式學習」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話題。選擇至南部三縣巿作為體驗式學習的目的地,是因為那裡是一個文化、語言不同於我們常年熟悉的生活圈,當地不同種族、膚色、文化的人聚集在一起,甚而語言複雜性及宗教多元性,應該都會讓夥伴們在他們的世界裡有了新的看見。進入一個在地理、社會、交流習俗等各個方面既熟悉又陌生的環境,接觸多樣文化和不同背景的人,並嘗試融入他們、建立教育可能性的協作關係。因此在出發前,個人對於這次體驗式交流的行程、地點及目的都盡己所能建構自己的先備知識,也由此產生了對於參訪內容的期待,以及可能性自我成長的目標。

體驗過程中,我看到了不一樣的文化風俗,觀察和感受差異性文化之間是如何融合;其中也希望能夠去對比台灣南部排灣族、阿美族、布農族與台灣東部花蓮萬榮部落太魯閣族的不同,瞭解當地人的生活,甚至期待能夠進入全新的部落寫實場景,與當地親師生接觸交談,以拓展自己的視野及主動接觸的能奈為何?
 
在這次參訪中,雖然創造了「跨文化」、「交流」的體驗,但似乎只是一種「被動」的行為,是「被動地」看到、適應不同的文化現象。在一個個時間表裡,去瞭解當地生活規則、飲食習慣和語言口音,缺乏了自我主動的行為表現,影響「放鬆去表達」的意願以及「主動接觸」的認知模式或氛圍。如何激發自己的「主動性」,成了個人後續行程要解決的最大難關,但最後似乎也無解,因為彼此的陌生,確實成了無法跨越最大的坎。

再者,看到與本校同樣推動原民實驗教育學校的概況後,想要分享民族實驗教育裡,對於文化傳承的一些想法,該想法也影響到本校課程編撰的方向。

《傳》是使它保存、流傳,《承》是使它延續、繼承,二個不同的概念而有不同的任務,因此要採取不同的態度。《傳》是無條件、絕對的,要儘可能把祖先留下來具有精神的、物質的文化遺產,都要在我們這一代,儘可能把它完整保存下來。不必要去區分它到底有用還是無用、先進還是落伍,因為它都是我們族群歷史的一部份,有時候在我們爭論該不該保存之時,這個傳統文化可能就消失了。
 
例如法西斯當年所建立的奧斯維辛集中營,現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它到底遺產什麼?或許一時無法有個明確的定論,但至少也是一種遺產,否則後人可能很難想像出當年法西斯的殘酷。又如 Truku 族的出草,以現今的普遍看法,或許已是不合時宜的行為,但是如果有關出草的歷史資料及具體的弓箭等生活器具,我們把它置於一旁,屆時將無從理解它過去存在的事實。原民的狩獵文化,大家皆知是對自然的崇敬及動物生長周期的了解,在當下是掌握生產及生活節奏,這是一種原民祖先生存的智慧。所以,過去有些原住民的行為或具體的東西,我們不去保存它或任它自生自滅而消失,屆時將無法再深入了解研究,更談不上能夠繼承弘揚了!不管如何,每一種文化內涵,它包含了當時的人,在特殊的生活條件下,一種生存的智慧。

《承》呢?我們要繼承的不全然是所有,而是首先要理解這個文化,其中哪些部份,我們可以照原樣繼承下來,或許不多、或許也很多。但是也可能有一大部分,是可以經過我們現代的知識或科學轉換,散發出它的原有的價值、精華,用新的形式,成為我們今天生活及文化的一部份,甚至對於未來做出貢獻。

但是長期以來,對這種看法,往往似乎仍只停留在彼此之間的爭論中,並無做出具體實際的作為來。以 Truku 族過去的文化裡,哪些是值得我們今天的《承》,例如 GAYA 。 GAYA 的本質,不是那些表面文章,其實質要一代代的原民為家族、族群、部落的延續做出貢獻。我們現在之所以還仍然存在,沒有因為殖民政策或一元化的外力破壞而消失, GAYA 確實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Truku 有值得傳揚的豐富傳統文化內涵,因此我們都應該把它具體化、課程化,而不是停留在盲目的頌揚。如果我們把傳統文化,放在現在一個真實的社會場景下,來認識它的本質,讓它起一些作用,這樣我們才有可能真正做到《承》。
 
因此,彼此勉勵,我們每一位確實是有能力在教育現場,選擇性地進行合情合理的創新與轉換,這樣的傳統文化才能成為我們今天文化的一部份,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並且通過我們傳給後代子孫,使它在社會、國家乃至世界,永遠地發揮它的積極的作用!
 
最後感謝呂國良校長所率領的古風國小團隊,為原資中心的安排及促成此次交流的個人或機關團體的努力,縱有不同的語言、文化內容及生活習慣、規則與膚色等等,並未因此阻絕了彼此認識、理解的一份熱忱之心。未來,可能性的未來......,希望有機會能夠完整分享彼此族群的故事,淺淺淡淡的一趟百里相會,別了既熟悉又陌生的不同族群原民朋友們,期待再相逢!

網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對於發言內容,由發表者自負責任。
發表者
樹狀展開
:::

中心簡介

計畫執行現況

展開 | 闔起

專業社群成果

展開 | 闔起

111專業教學培訓工坊

計數器

今天: 184184184
昨天: 212212212
本週: 1195119511951195
本月: 6639663966396639
總計: 18340618340618340618340618340618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