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 Slider
  • Slider
  • Slider
:::
新聞 潘聖文 - 媒體新聞 | 2025-07-15 | 點閱數: 6

為落實原住民族教育的在地化與文化主體性,花蓮縣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經過兩年深入研究,並廣泛彙集學校與部落的豐富經驗,於今( 15 )日舉辦「原住民族教育教材編輯計畫-國小高年級數學教材成果發表會」。此套首度發表的教材以太魯閣族狩獵文化為核心,重新編寫國小高年級數學中的「空間與形狀」、「數與量」及「資料與不確定性」三大主題,為數學教學開創了全新的可能性。

本次發表的教材以「文化為真、數學為實」為核心教學理念,將太魯閣族的獵徑規劃、陷阱設置與 Gaya 倫理(部落規範)等豐富文化智慧,巧妙轉化為比例、空間、圖形等可教可學的數學概念。例如,教材中融入「算出季節變化時的獵物數量」、「觀察獵人證取證折線圖」等單元,讓孩子們在理解自身文化的同時,也能自然地學習數學。

 

教師對教材深感興趣

跨域整合與文化轉譯:實踐「有感」教育

 

花蓮縣政府秘書長饒忠表示:「推動原住民教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站在他們的生活、價值觀和文化的基礎上來編輯教材。」國家教育研究院學術副院長顏慶祥博士也指出,學習成效不分族群,關鍵在於是否提供相應的教材,而這份文化回應的教材,正是提供孩子理解文化、學習數學的最佳轉譯。

這套教材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場文化的召喚與自我認同的建立。教材由多所學校與不同族群的教師團隊共同研發,經歷反覆對話與試教,成功將文化邏輯轉化為教學語言。發表會現場設有簡報、教材展示、教學示範及 VR 互動體驗,吸引眾多教師熱烈參與,激發了豐沛的教學靈感,具體展現花蓮推動原教在地化的教育實踐成果。

花蓮縣政府教育處處長強調,教育不應只侷限於書本知識,應讓孩子在學習中發現自我、連結根源。本次成果證明了文化邏輯可以化為教學語言,為花蓮多元文化課程的發展樹立了典範。未來,教育處將持續推動以文化認同為本的教材開發,並串聯各校在地知識與學科能力,發展更多可實踐、可擴散的文化教學資源,讓花蓮的每一位孩子都能在自己的文化沃土上安心學習、自在成長。

本套國小高年級數學教材已完成高年級共三冊之課本籍教師手冊,本中心未來也將持續研發其他族群與學科的教材,為花蓮的教育注入更多文化活力與創新動能。

:::

中心簡介

計畫執行現況

專業社群成果

111專業教學培訓工坊

計數器

今天: 135135135
昨天: 405405405
本週: 1007100710071007
本月: 3100310031003100
總計: 280212280212280212280212280212280212